首页 > 热点专题 > 政协湖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 大会发言
吴金明委员代表省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的发言 ——实施县域金融工程助推我省实体经济发展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强,国家富”。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却是我省经济发展的短板;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更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又一块短板。实施县域金融工程,不仅能同时弥补我省经济发展的多块短板,更是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精神,振兴我省实体经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战略举措,意义重大而深远。
当前,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地区之间不协调、产业结构层次偏低、财政收支紧张、金融服务匮乏等问题突出。特别是县域金融服务远远满足不了县域经济发展需求,形成了严重的供求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信贷支持力度不够。国有商业银行大量撤并分支机构,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弱小,政策性银行业务范围狭窄,县域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缓慢、担保能力弱,县域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呈弱化趋势,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制约了县域经济的提升。
二是县域资金外流严重。县域经济水平的提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我省农村的存款量每年都有所增长,而真正使用在县域发展的资金量没有随之增长。县域的资金不仅没有充分投入到县域经济的建设中,反而大量流出。“供血”不足、反被“抽血”的现象日趋严重。
三是县域金融机构单一。我省县域金融组织体系主要包括银行、农信社、担保及小额贷款公司,县域经济融资方式与渠道单一,金融创新不足。而保险、证券、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产业引导基金、信托投资和租赁等金融机构和服务较少,远远不能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实施县域金融工程,是我省破解县域发展难题、减低金融杠杆和风险、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关键点。周边省份特别是湖北已走到了我省前面,其经验可供借鉴。
为此,我们建议:
1、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总体思路。由省委、省政府出台实施方案,加强顶层设计,建议明确总体思路为:贯彻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确立“一定位”,瞄准“双目标”,补好“三短板”,打造“多元、多层、多产品的县域金融供给新体系”。确立“一定位”即把金融产业明确定位为我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瞄准“双目标”即瞄准振兴县域实体经济和实现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目标,抓好实体企业和乡村特色产业项目两大重点;补好“三短板”即补好县域经济、金融经济和民营经济三大短板;打造“多元、多层、多产品的县域金融供给服务新体系”即打造多元投资主体、多层次资本与资金市场、多维度金融产品组合形成的现代金融供给及其服务体系,变间接融资“一轮驱动”为依靠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和民间金融市场等“多轮驱动”的格局。
2、发挥地方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全力配合的协同作用。各地政府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实施方案,精准配置资源,支持县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省金融办组织与协调,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省银监局、省证监局、省保监局等单位负责指导与实施,积极引导协调各级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县域金融工程工作,支持符合条件、意愿强烈的机构先行先试。
3、完善金融组织与服务体系,壮大地方金融产业。充分发挥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在县域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把我省股权交易所作为县域金融工程实施的先行先试单位予以重点支持。同时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引导各类市场主体进入资本市场,以资源换资本、以股权换资金,助力企业融资。推进保险业金融工程,完善农村基层保险服务体系,发挥保险“稳定器”作用。
4、实施“县域金融工程万人计划”。加大对县域金融人才的选拔、培养、任用力度,把政治立场坚定,又懂金融、会理财、善投资、重实干的人才选配到各级领导岗位,鼓励引导各类金融人才向县域基层一线流动,力争为每个县域培养和引进100人左右的金融人才。
5、组建“县域金融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在方案设计、产业选择、调研和实施等各阶段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