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五一口号”的重大意义
文\吴先宁
70年前的1948年4月,中共中央在河北西柏坡发布了经毛泽东主席亲自修改的《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口号共23条,其中第五条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五一口号”一经发布,就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海外华侨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5月5日,在香港的民主党派领导人李济深、何香凝、沈钧儒、章伯钧等十二人发表联合声明,并致电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盛赞“五一口号”,赞同召开新政协,赞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1949年1月22日,到达解放区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无党派民主人士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谭平山等55人联合发表题为《我们对于时局的意见》的声明,明确宣告“在人民解放战争进行中,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贯彻始终,以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
这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第一次明确提出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此后,经过数个月反复、多次、具体的协商,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等界别代表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隆重开幕。
“五一口号”的发布和新政协的召开,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形态的形成和基础的奠定,掀开了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的历史篇章。习近平同志在《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高屋建瓴地指出:“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它源自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源自近代以后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进程,源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源自新中国成立后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共同实现的伟大创造,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体制上的不断创新,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这里五个“源自”,第三个“源自”即“源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其中就包含着新中国成立前,以“五一口号”的发布和新政协的召开为标志的这一段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史实。在党的十九大把促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为新时代重大任务的今天,纪念“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能带给我们许多深刻的启示,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领导核心和中流砥柱,回顾从“五一口号”的发布到新政协的召开的历史,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抗战胜利以后,长期饱受战争苦难、深重灾难的中国人民,渴望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在蒋介石政权挑起内战并在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都处于崩溃之时,一些爱国民主人士就向中共中央建议,尽快成立全国政权机关,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提议:解放区应急成立联合政府政权机构,他还说:我早就准备驰电毛泽东,庆祝这个民主的联合政府。民盟中央负责人沈钧儒也向中共中央提议解放区应成立产生联合政府的筹备机构。
“五一口号”的发布,集中表达了各民主党派、各界和全国人民的愿望,也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把握航向,把革命引向胜利。这也是各民主党派在响应“五一口号”的时候明确提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本原因,也奠定了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础,开创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历史新局。因此,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包括对协商民主的领导,是任何时候都不可动摇的核心原则,也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得以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
(作者系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