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bt365官方网站网站!
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

舌尖上的李鸿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 时间:2014-05-04 来源:湘声报

  ◆乐朋

  介绍美食文化的《舌尖上的中国》,一炮走红,现又推出了第二部。吃货们对各色美味佳肴,过足干瘾。这令人想起晚清老饕李鸿章。

  1896年8月,参加完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的李鸿章,周游世界,来到美国。连头带尾十天访问,舌尖上的李鸿章,不但让美国人惊奇不已,而且被美国报纸大做文章。大清国的中堂大人不愧是吃货中的大佬,其饮食之考究、精美,现今的吃货们恐难望其项背。

  李鸿章当时已是年过古稀的老人,且又舟车劳顿;但他能吃,胃口之好,让人咋舌。在美期间,“盛宴”、“聚宴”、“欢宴”,达五次之多;有时,中午吃一场,晚上又接着吃。曹阿瞒拉扰关羽,也不过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李鸿章的吃劲比关羽尤甚,他消磨在酒桌、饭局上的时间与精力,真不少。倘非好吃、能吃,他就不叫吃货了。

  除了吃请,李鸿章的日常饮食也非同一般。访美时他的行李就很奇特,有“金轿一顶,珍禽奇鸟八只,其中包括两只活泼可爱、会说英语的奇种鹦鹉,还有云南特产的长尾金鸡” ,在衣物、日用品之外,还带了“酒、菜和大量用天山瓦罐泥封口的雪水,专供李氏烧茶饮用” ,还有“宫廷特制的桂花皮蛋等,千奇百怪,应有尽有” 。他不但带了很多“奇特的食物”,而且还带上一名“大厨”及其两个助手,以及“许多厨具”。他的晚餐有“燕窝汤、烧鱼、鱼翅”等,还要喝“一杯淡葡萄酒”。高档厨师加奇特食物,舌尖上的李鸿章,什么都是“特供”、“特制”的美味、珍馐,非寻常吃货可比!称之谓吃公的“美食家”,名副其实。美国人对燕窝、鱼翅等“天方夜谭式的吃法”,感到不可思议;但对李鸿章来说,这是家常便饭。

  代表大清国出访的李鸿章,在美食文化上摆足了谱,尽显风光。请不要忘记,当时的大清国,积贫积弱,已是被西方列强瓜分、蚕食的对象;甲午海战刚过两年,李鸿章呕心沥血组建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由李鸿章签字的中日《马关条约》,墨迹刚干,仅赔偿日方的款项即达两亿两白银。贫穷落后、丧权辱国如斯,李鸿章并不放在心上,反倒在访美期间紧吃不误,大肆挥霍,企图用中国的美食文化来征服洋人,赚回面子。岂不可耻、可笑!舌尖上的李鸿章,活脱脱地写实了清王朝的特权腐败和不可救药。身为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内政、外交,都很失败。

  中国前驻德国大使卢秋田说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法兰克福开往巴黎的列车上,有位旅客手捧一个鱼缸,进了包厢;包厢里的三个人先后向他发问,德国人问鱼的名称、特性和科学意义,日本人问能否引进、在日本能否生长,而中国人则问:这鱼是红烧好吃,还是清蒸好吃?卢大使以此来说不同国人的不同思维方式。国人的好吃、贪吃习性,深入骨髓,见到一样东西,首先想到的便是吃,如何才好吃。国人的舌蕾过于发达。

  但我以为,一个民族舌尖上的事业兴旺,恰恰说明这个民族忍饥挨饿的日子太多、太长。饿急了的人,见到什么总想着吃。过去国人见面的头一句话,就是问对方“吃了没有”?所谓美食文化,一方面,它是李鸿章之类人上人暴殄天物、特权奢靡的象征,另一方面,又是下里巴人绞尽脑汁、搜寻食物的表现,不可炫耀于人。由之,对《舌尖上的中国》的走红,我不感兴趣,反倒有些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