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bt365官方网站网站!
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

永州鬼崽岭石像群:不可破译的秘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 时间:2013-10-11 来源:湘声报

05.jpg

 

 

  历史老人到底在这里做了什么?看看留下的现场,已经凌乱不堪,它的文化遗存,除了“鬼崽”,还是“鬼崽”。“鬼崽”不会说话,它们的生命,已随历史的远去而远去。大大小小、高高矮矮一堆石头,成了一堆等待破译的符号。 

 

  永州鬼崽岭石像群再度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仍然与媒体的推波助澜息息相关。8月17日,新华网首发了一条带有轰动效应的消息:“湖南永州发现规模超兵马俑古代石像群”。其时,永州市正在举办“湘赣粤桂考古高峰论坛”。

 

  消息一经发布,各种平面媒体、网络、电视台、广播电台,甚至手机报都纷纷转载,山区县有网站以“北有兵马俑,南有鬼崽岭”的标题报道此事。在百度打入“规模超兵马俑石像群”几个关键词,就出现了数万条相关信息。

 

  一时间,永州道县这个偏僻的山区县也因为“鬼崽岭遗址”而为国内外所知。经过新闻媒体几波热议后,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到达该地的国内外游客就达1.5万人次。道县和遗址附近的小县城江永都因多出了一个旅游景点而欢欣。

 

  但有人认为“永州超兵马俑石像群”的提法纯属炒作,是“媒体与当地政府的合谋”,是又一个“曹操墓”。

 

  到底是炒作,还是确有其事?记者现场一探究竟。

 

  神秘的“地下部队”  

 

  鬼崽岭遗址位于道县祥林铺镇田广洞村东南1000米处,东北距道县县城约30公里。记者看到,堆放在树林里的密密麻麻的石像,有的似穿袍服,有的似披铠甲,或坐或立,这些石像虽然大小不一,但个体都不大,表情庄严肃穆,似乎在坚守着一个不可透露的秘密。当地村民都说不清石像的来历,有人提出了一个惊人的猜想:这些石像与秦始皇兵马俑一样是一个大型军阵,在守护着一位神秘而伟大人物的陵墓,这位神秘人物就是舜帝,而石像发现地旁边的一座土山就是舜帝的陵墓。

 

  岭上西北方向,立有一块《栎头水源坛神记》石碑,是清光绪二十九年当地秀才徐咏撰写的,这是历史上关于这些石像的唯一文字记载。它记载的,实际上是当地关于鬼崽岭石像的传说:“有奇石自土中出,俱类人形,高者不满三尺,小者略有数寸,千形万状……然能祸福人、生死人……此阴兵也,夜从山下来,闻鸡鸣而化石……”

 

  “这是一支不属于人类的‘地下部队’。他们在地面下奉命集结运行,连夜奔袭。但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就天亮了,随着一声鸡叫,千军万马都化成了石头,历史永远凝固在这一刻……”这些传奇故事,更增添了鬼崽岭的神秘色彩。

 

  20年前就已发现石像群  

 

  石像群并非是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首次发现。据了解,早在21年前的1989年,当地人在鬼崽岭附近发现大量石像,当时就有村民拿着鬼崽岭的石像到文物部门鉴定。但由于石像风化严重,有的已经面目全非,这批石像并没有引起文物部门的注意。《湖南省文物地图集》中对这一遗址有简明扼要的陈述:“分布面积约100平方米,约200余尊石像形态各异,其中以‘交趾’居多,高0.2—1米,雕刻粗犷。年代不详。”

 

  在这之后的十多年间,尽管有当地媒体零星报道,但并未引起大范围的关注。其实,就算在道县当地,鬼崽岭古石像群也并非家喻户晓。遗址真正引起大范围关注是在2008年年底,当时,中央电视台第十套《科学探秘》栏目做过专题报道。该报道称,“在遗址发现了成千上万的石刻雕像,据说这是一个和秦始皇兵马俑类似的地下兵阵,按一般说法查阅史实都从无记载……”

 

  这个从未听说过的地下兵阵立刻引起了学者、记者和当地人的广泛关注,数量如此多的石像为何藏匿在深山中,由武士形象组成的庞大石像群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之后,鬼崽岭遗址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反响,其价值在不同的关注主体那里得到各自不同的解析。

 

  此次鬼崽岭遗址再度被关注,与永州召开的“湘赣粤桂考古高峰论坛暨湖南省考古学会第11次会议”有关。这原本是湖南省考古学会的一次年会,为了加强区域间的学术交流,探讨区域考古合作的机制与模式,与会单位不仅仅局限在湖南省内,而是横跨湘、赣、粤、桂4个省区。此外,还特邀了国家文物局、中国考古学会、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相关单位领导和学者。

 

  在这次会议的论文资料汇编中,收录了道县一位考古工作者的论文《鬼崽岭石像地域分布、所处环境、分期分类及价值分析》。正是这篇论文中的数据和观点,为“湖南永州发现规模超兵马俑古代石像群”这一报道奠定了基础。该报道发出后,引起了很大社会反响。

 

  全面的考察和试掘  

 

  8月下旬,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永州当地文物部门,借助多学科的合作,对鬼崽岭遗址展开较为全面的考察和试掘,期望对鬼崽岭石像群的年代、数量、内涵、性质做出一个科学的结论。

 

  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吴顺东研究员为领队的“鬼崽岭遗址考古队”,在全省范围内抽调业务骨干9人,进行了为期18天的田野调查和考古勘探工作。

  据吴顺东介绍,从发掘情况看,整个遗址中心区的文化堆积层序存在着十分显著的差异。主要文化堆积集中在遗址区北部的4号探沟,越靠近北部越密集,文化堆积越复杂。而南部的3个探沟文化堆积相对单一。

 

  北部的4号探沟出土了较多石雕像,还有青瓷盏、碟、盘、碗等具有唐宋风格的青瓷和釉陶。除此之外,其余3条保护区内探沟都仅有几件石像或其他文化遗物。在对3号探沟考古挖掘时发现,在这处遗迹的近旁有一株树龄已达272年的枫香树,从古文献记载的传统民俗及民间祀典考察,推测此遗迹与枫香树之间存在着比较密切的联系,此构筑物也可能与“坛”有关。

 

  这次4条探沟发掘出土的石雕像共272件,其中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北部长13米、宽4米的4号探沟内。根据这条探沟出土石像的密度,加上地表能看到的石像,目前鬼崽岭石像群的数量也就是几千尊。而遗址的总面积约200平方米,石像群的核心分布区约为150平方米。

 

  这些数据与此前媒体报道过的“遗址上雕刻粗犷传神的各种石俑5000尊以上,散落面积1.5万平方米”有很大差距。

 

  一处独特的祭祀遗址?  

 

  对于遗址的时代和性质,根据目前的发掘情况,吴顺东认为,遗址最基础的文化性质渐显端倪。由石像层共存陶瓷器、酒器、食器与油灯的组合关系,不难看出,这是一处十分独特的祭祀遗址。而从勘探出土的雕像风格与地表现在能看到的石祭桌及祭桌两侧供奉的雕像的比较,又不难发现,该遗址的受祭主体明显存在着缘于文化变迁上的时代差异。

 

  对遗址外围的调查也获得了很多信息,在道县的很多乡镇目前仍存在许多类似的遗存,如兰溪乡黄村鼎天宫社坛尚幸存8尊石雕像,江永鬼崽岩、松柏镇水美村潇水岩社坛、允山镇回岗村鱼口社等都有数十尊社神石像。而清代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的碑文记载了对石刻的描述和神秘的猜测。

 

  本次调查发掘的初步结论认为,以石像表达对神灵的敬畏,祈福消灾,这是整个古苍梧地区共有的文化现象。作为一种神秘文化,在当今所称潇水或永明河的中下游地区得到了尤为充分地发育,并一度昌盛无比。但随着原住民的大规模更替,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不同的地理区间内或消亡,或变异,这就使得鬼崽岭石像群如同高崖悬棺,神秘至今,令人迷惑。

 

  “鬼崽”身份仍无定论    

 

  9月9日,国家文物局在京组织召开了湖南永州鬼崽岭遗址专家研讨会。会议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历史所、民族所及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的考古、历史和民族学等方面的专家。在详细了解了鬼崽岭遗址调查发掘的具体情况后,坚持科学的学术态度成为会议的共识。

 

  专家认为,此前媒体关于鬼崽岭的报道显然与事实有较大的出入,但媒体的宣传不代表学术界的观点,同时呼吁媒体要客观报道已有考古发现,正确引导大众,避免炒作。

 

  从目前的实际调查结果看,鬼崽岭石像群的年代属于明清阶段的遗物是可以确定的,基本都在地面。但其中早于明清,年代较早的部分尚不能明确。这些石像群最早可能是和瑶族有关,但祭祀谁、祭祀的主神是谁仍不能确定。由于鬼崽岭石像群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专家认为鬼崽岭遗址发现的祭坛遗迹和出土的石雕像下限至清代,根据现有的材料,尚难以确定遗址的年代上限和准确性质,是否与民族和民间信仰有关。

 

  鬼崽岭石像群经新闻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给这些散落在野外的石像群的保护带来威胁,保护任务明显加重。专家建议应尽快开展相关保护工作,落实安防措施,加强遗址日常巡查和监控,确保石刻和遗址安全。

 

  鬼崽岭的“鬼崽”年龄可以大致确定,但他们的身份仍无定论。神奇、原始、隐秘,鬼崽岭石像群所暗藏的文明信息,最终会有人揭开面纱还原历史吗?

 

  [质地]

 

  石像95%是用石灰岩所刻,各个时期皆大量使用,灰白色,纹理丰富。夹杂其中,偶也可见暗红色的石像,那是红砂岩,“含铁”,而大理石、花岗岩材质的,稀少。

 

  [造型]

 

  这些石像有文官,头戴高冠,手持朝笏,宽衣大袖;有武官,披甲胄,执剑,骑马或骑象;有普通士兵,执剑或手握大刀,表情严肃,半蹲正在休憩,好像随时准备出征;甚至有孕妇,形体高大,隆腹,双手抱腹,头束巾。

 

  [民俗]

 

  这些密密麻麻的石人到底是何时雕刻的?他们为什么被放置在这里?附近村民又为何对这里敬而远之呢?道县鬼崽岭距九嶷山约几十里,根据民间传说及出土文物,有学者推断,从原始社会的打制人物石雕看,它与舜的时代相吻合。成千上万个人物石雕像埋葬在土里,每个石像代表自己随舜而去,可能是一种祭祀舜的文化,并形成了经过夏、商、周几个朝代的民俗民风。

 

  [猜测]

 

  鬼崽岭石像群引起世人一片争论和猜想,议论纷纷,推测不绝。有人认为,它可以与秦始皇兵马俑相媲美,甚至年代更早;有人认为,它与神奇的江永女书文化存在某种内在联系;有人认为,它与“三皇五帝”之一舜帝有关,是崩葬之地、祭祀之所;有的认为,它是原始越民族与瑶族关系的文化遗存,等等。

 

  [周边]

 

  距鬼崽岭不足3公里的西面,江永县上江圩乡普美与浩塘两村之间,有一处商周遗址,出土有磨制石斧、夹砂陶器等。往南5公里处铜山岭,则发现过古代炼银遗址,矿渣中有汉陶残片。道县玉蟾岩的考古发掘更是有人类一万年前的活动遗迹,以及最早的稻谷。

 

  鬼崽岭下,是著名的“鬼崽井”,据说能灌溉田广洞周边近2000亩田地,大雨不溢,大旱不涸,水质清冽。

 

  2000多人居住着的田广洞村,距此2公里。族谱上记载,他们搬来已经700年,走在村中,明清时期风格建筑的房子,透着古老。然而漫长的时间里,他们始终保持着对鬼崽岭的敬而远之,村中有老人至今不敢去看一眼。大家最津津乐道的是“谁拿了一尊鬼崽崽,谁对鬼崽崽不敬,如何身遭不测”一类的故事。